兩個月來擔任六角遠端切版助教的心得

行事曆圖片。比喻經過了一段時間

前言

這是一篇我擔任完六角的遠端切版助教後,想記錄些什麼的心得文。

六角學院是一個致力於培養網頁前端開發的教育機構。去年服役完,在思考自己的職涯時,剛好有人貼六角的網頁給我;經過評估後,我就入坑惹。(這段寫起來怎麼這麼像業配文 R)

在今天五月時,六角學院的校長洧杰發出一個公告:【學員專屬徵才 - 遠端助教】無程式工作經驗者優先錄取。之所以釋出這個職缺,一方面是六角自己想培養自己的人才,一方面是六角想多些人手來幫忙回覆學員的問題。(六角的一個特色是,會在 24 小時內回覆學員在 Udemy 提出的問題,因此每天都會有不少題目需要回覆)

徵才職缺有兩種類型:網頁排版助教、以及 JS 助教。每種職缺有相對應的應徵門檻,像是 JS 助教需要完成六角 JS、Vue 課程的最終作業才可應徵。我當時 Vue 課程還沒上完但其他課程都上完了,所以有應徵排版助教的資格。但我卻害怕能力不夠,有點猶豫要不要應徵報名;還好當時看到閱部客 Youtube 頻道介紹的「靠!我要」哲學,就下定決心去應徵排版助教了。聽到洧杰老師通知我應徵上惹的時候,真的很感動 QQ

因為七月底這個短期的助教身份就要結束惹,想說 logv 一下(阿傑手勢)。以下談談六角助教在做些什麼,以及簡短心得。

教育訓練(一週/兩個月)

quip上的教育訓練資源

在六月三號星期一報到之前,六角就已經有提供教育訓練的文件給我(助教回覆問題的流程、Udemy 助教界面的操作),也有說明會搭配助教長審核我初期回覆給同學的回覆,並用一週的時間讓新進的助教熟悉整個回覆學員問題的流程。

不過我覺得,其實兩個月下來,六角都有搭配一些做法,使得新進助教的回覆品質越來越高,因此讓我覺得教育訓練其實不只一週而已,而是整個兩個月都算是。因此就先簡單列出這兩個月下來,每週都在做些什麼:

  • Week0:自己找過去前輩的相關經驗當參考。
  • Week1:看六角提供的教育訓練資源,先在 Slack 上貼準備回給學員的擬答,並且讓助教長審核回覆品質
  • Week2:熟悉回覆流程
  • Week3:公告自評方法
  • Week4:自評方法實施 (自評每天回覆的品質。最高 10 分)
  • Week5:可自行回覆 (平均分數超過 8.5,就能自行回覆學員)
  • Week9:交接。暫時擔任類似助教長的角色,審核下一任助教的回覆

前輩的相關經驗:這邊我重點參考兩篇文:上一任 樹精 遠端助教蔡宇軒寫的《擔任六角遠端助教的那一段日子》,以及老闆 來點寇汀吧。寫的《在紐約大學讀研當助教的進化日誌》。兩篇都寫得很棒,很有參考價值。

官方回覆流程:六角有讓我們看放在 quip 上的助教回覆題流程,以及一些如何操作 Udemy 助教界面的影片。可以說是如何回覆線上課程問題的線上課程呢(我在說什麼)

助教長審核機制:我覺得這機制很棒。一方面控制了六角在回覆學員時的品質,一方面也讓身為弱弱助教的我了解到自己回覆的盲點。

自評方法:算是讓助教自己評估自己是否能夠獨當一面了的意思;如果自評分數高於 8.5,就能夠自行回覆學員問題,不用經過助教長審核。不過後來遇到比較難的問題,還是會把問題貼回 Slack 上請大家幫我集思廣益一下 XD

交接:我們這次的交接期有三天。簡單來說就是,讓我們上任助教擔任類似助教長的角色,審核新任助教的回覆,目的是讓新任助教適應我們當初 Week1 時做的那些事情。我覺得滿有趣的,因為要先看學員的問題在哪,然後再看新任助教如何瞭解那些問題、擬答有沒有不足的部份後。最後我自己要先形成觀點:反芻、消化後,再表達出來給予新任助教一些意見。這很像是全面啟動電影中的概念,就是第一層無法無法解決的事情,就要再下潛到二三層,然後把二三層後的結果傳回第一層,這樣事情才能解決(離題了 XD)

工作流程(一日)

清空完題目的示意圖。每天六角課程有不少題目,若清空的話會有成就感

從巨觀角度看完遠端助教兩個月來做的事情後,接下來從微觀角度去看遠端助教一日內要做些什麼事情吧。馬上進入與木曜打對台的六角學院遠端助教之 一 日 系 列 ~(並沒有這個東西)(還是六角可以請泱泱來做這個企劃 XD)(大誤)

六角開出的一天時數是兩個小時,所以助教們就是在這兩個小時內盡量回覆學員們提出的問題。我的時段是平日的早上九點至十一點,負責的則有 HTML(CSS)、RWD、jQuery 以及 Bootstrap4 課程。

通常我這兩個小時的工作流程會長這樣:

  • 0830-0900:吃早餐、看昨天以前在 Slack 上的訊息、掃過 Udemy 助教界面未回覆的問題,偷想問題切入點
  • 0900-1050:到 Slack 上報到、優先回覆接近一天的問題、依序回覆較早之前的提問、將擬答放上 Slack 給助教長審核或尋求協助、在 Udemy 上回覆學員問題
  • 1050-1100:緩衝時間。若在尚須給助教長的審核階段,這段時間我通常就不另外打開新問題來回覆,留時間給助教長審核未通過的二次修改;若在自行回覆階段,我就會把時間塞滿
  • 1100-1130:在 GoogleSheet 上填寫今日時數與回覆,在 Slack 上簽退,以及附上接近一天還沒回覆的問題。最後偷瞄 JS 助教有沒有接到什麼有趣的題目

我在當遠端助教的初期時,喜歡回覆那些提問精準、容易回答的題目,因為會讓今天回覆的題數變多,會有成就感(然而薪水不會因為回覆題數變多而變多 XD)。但到了中後期,我卻反而喜歡那種提問不精準、難度偏高的題目。

我覺得在回覆解題時,就像是在玩益智遊戲:當線索越少、難度越高,但卻能憑自己的努力破關時,成就感會很高,經驗值也會變多。若我能順利地拆解不精確的提問、找到難度偏高提問的解法,就會滿有成就感的,也會覺得有因克服了弱點而成長的 fu。

因此在擔任遠端助教的中後期,我都保持著靠刷怪(題)以獲取經驗值的愉悅心情在回覆學員題目 XD。不過如果能把題目清空的話,也會滿開心的就是了。

有趣/崩潰的事

談了很多比較正經的東西,來談點有趣的事情好了。有天我在回答學員問題的時候呢,竟然發現一個很大的 bug 呢…(物理)。你不除 bug,bug 就會來找你(抖)

有 bug 示意圖

數據分析

身為一個心理人,順手做些數據統計也是很合理的(從口袋掉出統計課本)。統計數字都是用 GoogleSheet 語法自動生成的,而計算答題時間時所需的每題開始與結束時間,則是透過 AutoHotkey 的熱鍵手動添加當下時間到 GoogleSheet 中。

統計圖表:記錄遠端助教期間的答題數據的描述統計

  • 整體數據部份:在 43 天中,我總共回答學員了 262 題。其中 HTML(CSS) 課程回答了 114 題,佔了四成左右;RWD、jQuery、Bootstrap4 課程則各佔兩成左右。全部回答學員的字數加起來總共有十萬零一千五百多字。嗯,都可以出一本書了呢(眼神死)。
  • 平均數據部份:在每日兩小時中,我平均可以回答 6 題左右,而每日回答 6 題以上也是我每日的目標。而我平均每題會花 20 分鐘、以及使用 390 字左右的篇幅去思考與回答。
  • 特別數據部份:這部份是看極端值。答題較久的題目總共有 96 題,佔我整體回答題數的四成左右,這些題目平均花了 35 分鐘。其中,回答最久的題目花了三個小時左右。

那個回答了三個小時的題目是有個學員在問,為什麼 Bootstrap4 的 dropdown 元件,它下拉選單中的連結點擊後,沒辦法跳到網頁中指定的錨點。由於這題需要的 Bootstrap4 與 jQuery 概念剛好是我比較薄弱的部份,再加上因為工作時間結束後還沒解完,剛好卡到中午午餐時間,助教長要等下午才有空幫我審核,所以答題時間就被拉很長。

小結

來做個小結吧。其實我一開始想的,除了是把學費賺回來之外,也是想多磨一下我還不熟的 jQuery 與 Bootstrap4。但後來發現,我在擔任遠端助教期間,比我最初想像的還多獲得很多東西。以下列出一些我覺得有得到的東西:

  • jQuery、Bootstrap4 的除錯經驗。這兩個 library 是我原先較不熟,想趁擔任助教時間趁機加強的部份。在這期間我重看了 BS4 官網文件一遍,也更熟悉元件的使用,以及 SCSS 環境的配置;jQuery 則是多會了幾個套件的使用,以及熟悉語法。
  • HTML、CSS 的底層概念。像是更瞭解清除(閉合)浮動的概念、Margin collapse 發生的時機與避免、絕對定位的 containing box 觀念等等。因此有時候會到 MDN、StackOverflow、W3C 等權威網站去找較深入專業的解釋。
  • 如何拆解學員的問題。怪醫豪斯曾說:「everybody lies」,愛因斯坦也曾說:「不要相信胡適的話」。舉這兩個例子只是想說,一開始不用完全順著發問學員的問題邏輯走,而是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俯瞰,去瞭解他們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,以及他們問題背後實際的需求是什麼。襖對了,除錯的時候,我喜歡用類似 A/B test 的觀念(註解掉可疑的語法片段,看 bug 是否能被消滅或被重現)
  • 如何爬疏陌生的觀念。Google 關鍵字搜尋其實跟集合的交集聯集滿有關係的。當我用越精準的關鍵字組合去搜尋時,就有越高的機率在茫茫連結海中找到有用的文章。六角 Youtube 上有相關的介紹影片
  • 如何鋪陳問題的回覆。該如何回覆一個問題,讓發問者比較好吸收呢?我認為可以從兩個例子著手:在產品開發的領域中常用到 User Story,它的結構是「誰」「做了什麼事情」「因為什麼原因」;在電影劇本的套路中,結構則常用到「主角」遇到「導火線」而展開「情節」最後達成「目標」。因此,我除了直接說解法(情節)外,也會試圖為發問者(主角)提供根本需求或是 bug 發生原因(導火線),以及說出做完之後的效果是什麼,所以希望發問者可以動手嘗試這個解法以達成效果(目標)。
  • 如何引導別人的思考。這部份是在三天交接期的體悟。先前是助教長審核我的擬答,我再拿擬答去回覆學員問題;如今變成我們上任助教審核新任助教的擬答,再讓他們去回覆。我覺得這部份,難免會帶著自己的觀點去檢視新任助教的擬答,有時會懷疑自己的某些建議是否多餘,因此這點我還需要多些拿捏。但可加強的是,為新任助教提供更多線索,讓我們 on the same page,期許他能夠透過這些線索,找出適合自己的回答內容。

另外,感謝 Slack 群內的 廖洧杰王志誠 老師,以及 Jackson 和葉子助教長,時常給予答題的建議。也謝謝同屆的 youting、黃英鳴與 yoku 助教,看到我們一起為了答題而苦惱,就覺得自己不孤單(?)。最後也期許下屆的切版助教 Stacey Wang 和 Yiting 接棒順利囉 ~(也感謝匯薪水的工作人員。在 Slack 群中,我覺得你是最重要也最需要感謝的人之一了 XD)

最後,特別感謝六角錄取我擔任遠端助教,讓我找到在部落格做記錄的強烈動機;也感謝 RayHexo 系列文,讓我下定決心砍掉上一版的部落格,並能夠順利快速地建立這一版的部落格,大大提高我重啟部落格的意願 XD